經濟部發布今(99)年1到10月工業生產指數,年增率達28.2%,創下指數創編以來最大的成長幅度,除了建築工程業呈現負成長之外,其餘業別均為正成長;經濟部預期,今年全年成長率仍可突破2成,而且很有可能創歷史新高紀錄。

  經濟部指出,10月工業生產指數較去(98)年同期增加14.39%,主要是因為消費性電子新品陸續推出,激勵歐美耶誕節買氣升溫,以及新興市場需求持續暢旺所致。其中,製造業增加15.29%,礦業及土石採取業成長17.26%,電力及燃氣供應業成長2.95%,用水供應業增加2.15%,但建築工程業受推案量減少影響,減少13.1%。

  分析製造業主要行業在10月份的生產變動,電子零組件業增加17.53%,這是因為新型電子產品買氣活絡,以及節能減碳風潮的帶動;基本金屬業增加18.18%,則是因公共工程陸續動工,加上明(100)年實施家電節能標章分級,以及車市景氣持續升溫的影響;化學材料增加2.14%,則是棉花量少價漲,牽動化纖產業的替代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機械設備成長幅度最大,達62.11%,已經連續8個月增幅都在5成以上。分析原因有:日圓升值的轉單挹注、電子廠擴廠,以及中國以機器取代人事成本愈來愈高的人工;汽車零件業成長16.8%,則因車市看好,外銷也有拓展。

  製造業生產量動向指數的部分,預期11月生產較10月增加及持平的廠商,加起來,高達86%的比例,因此製造業產量動向指數為50.81,顯示11月製造業生產將可持續穩定。

  經濟部指出,台灣目前的外需及內需市場都很不錯,對工業生產有很大的幫助,民間投資及民間消費狀況大好,預估11、12月的工業生產將呈穩定狀態。雖然因為基期墊高的關係,增幅可能縮小,但不致於掉到個位數,且全年預估仍有超過2成的成長,也極可能打破民國60年23.37%年增率最高的紀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radenew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