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時報記者張慧雯/台北報導〕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至今年5月底的全球食品價格已突破2008年糧食危機水準,近期雖然小麥、玉米價格回軟,但投信業者認為,氣候異常、人口持續增加,再加上病蟲害的影響,糧價長期看漲趨勢確立。

南美穀倉巴西大水災、菲律賓因氣候異常導致800噸魚暴斃、中國長江有50年來最嚴重的旱災,連洞庭湖也變草原,而美國中部龍捲風肆虐亦造成60億美元以上的損害。

德意志全球神農基金投資顧問比爾.鮑博(Bill Barbour)表示,人可以不買名牌包,但卻不能不吃!既然「民以食為天」,那投資農業資產就如同避險一般,在資產配置比重上不必高,但至少要有一部分,可對抗物價通膨、不景氣等不確定因素。

比爾.鮑博認為,在全球經濟和人口總數持續成長的情況下,可預見糧食需求將持續增加,由於2011年一開始糧食存量就處於低水位,若糧食供給意外短缺,價格立刻就上揚,而近期農糧大宗食品下滑,正好是投資人進場的買點,估計下半年農糧價格仍會繼續走高,此外,最新型的病毒「小麥桿銹菌」正威脅全球小麥產量,若將中國目前仍未解決的乾旱情況納入綜合考量,2011年全球收成預期似乎過於樂觀。

康和投顧認為,能源產業回穩後,農業相關類股也相對抗跌,在4月以來CRB指數出現接近10%的修正後,近日表現相對強勢,由於已開發國家維持低利率寬鬆政策的環境,預期天然資源下半年行情依舊可期。

德銀遠東投信與康和投顧均表示,近期在總經負面消息逐漸消散的情況下,投資人可適時進場投資天然資源相關標的,若突然出現大跌,更是最佳買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radenew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