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記者陳曼儂/台北報導】

智融集團董事長施振榮昨日認為,企業只在大陸稱王不會持久,因為國際上有更多強而有力的競爭者,所以兩岸要以國際型的整合能力進行合作,重視人才,用腦力創造屬於華人的品牌。

施振榮昨天應邀在《旺報》第二屆兩岸和平創富論壇進行專題演講,他說,兩岸聯手,應先掌握大陸內需市場,最後的目標是造福全球,以華人品牌名揚四海,關鍵就是掌握現在的「黃金10年」。

不能放棄製造業生產

談品牌創造,施振榮的實戰經驗豐富。他在1992年談「微笑理論」的時候,就率先喊出最終的目標就是品牌、國際化。

他說,過去台灣製造業不斷降低成本,這是有極限的,因為企業成功的最終目標在於提升全體員工的福祉,所以成本自然會提升,包括工資、環保規格等都要不斷增進,所以企業需要不斷地創造附加價值,這就是品牌的創新。

不過施振榮也表示,雖然品牌很重要,但這並不意味台灣業者全部走品牌,放棄原本的製造業生產,畢竟製造才是萬物的基本,台灣需要在製造業上立於不敗之地,這是掌握知識來源的「載具」,新思維加上製造業優勢,才能創造更多的附加價值。

施振榮建議台商在創造國際品牌時,要借重當地人才,作溝通、塑造品牌形象,並有效透過通路,才能代代相傳;施振榮說,成為世界級的製造業或許要花10幾年功夫,頂尖技術要用20年跟上,但品牌行銷卻要花30到50年,這是長期努力的工程,所以起步要早,至少今天就開始走。

引領國際造福更多人

「希望我有生之年,可以看到華人創新品牌,領導國際流行」,施振榮對於兩岸可以打造行銷全球的華人在地品牌充滿信心。他說,目前大陸的內需市場夠大,提供很好的創新契機,因為市場是創新的「資源」,市場夠大才能彌補相關風險成本,過去美國是世界上最多創新的地方、不是因為他們比較聰明,而是他們的市場夠大,現在該輪到大陸市場了。

施振榮說,歐美品牌很多是為了金字塔頂端客層而創造,但品牌的重點是服務更多的人,現在很多人不願意掏荷包去買「中國製造」,但如果兩岸也有了世界級的品牌、價格適宜,全球市場會比想像的更積極埋單。

在不侵權的前提下,施振榮認為「山寨」其實是一種精神,讓優秀的產品能更普及造福人類,而作品牌不需要花大錢、只要動腦筋,要有具國際觀的人才,先求定位、再求長期累積,但他也強調,品牌不能吹噓、要「名符其實」才能永續,若給客戶過度期待,對品牌其實是一種傷害。

業者先站穩兩岸市場

業者先站穩兩岸市場

施振榮表示,世界是平的,大家都想當贏家,但不是跨國經營就叫作國際化,不是生產「新東西」就叫「創新」,有價值的東西才叫創新,現在企業不是當「整合者」、就是「被整合者」,打品牌、就是有能力將全球的最佳資源有效整合在一起,台灣業者要先站穩兩岸市場,培育國際人才,強化每個環節,才能在國際競爭上衝鋒陷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radenew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