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記者陳秀蘭/台北報導】

面對全球二次衰退危機籠罩,經建會主委劉憶如昨天出席《旺報》第二屆兩岸和平創富論壇時指出,2008年金融海嘯後,亞洲得到的教訓是品牌的重要性;她說,「這是個品牌時代」,也是兩岸華人合作打造品牌的大好機會。

她同時認為,歐美經濟前景不妙,第三次量化寬鬆措施(QE3)可能實施,但貨幣及財政政策恐怕都救不了歐美的經濟衰退;因此亞洲應擴大內需,促進區域內貿易,降低對歐美市場的出口依賴,尋求自救,而人民幣國際化將扮演重要角色。

品牌要走向國際化

面對美國聯準會(Fed)救市措施也挽回不了股市,歐美股市再度重挫;劉憶如表示,「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讓勤勞節儉、認真工作的亞洲被波及,但2008年金融海嘯點醒亞洲過去依賴出口做為經濟增長單一引擎的危機,也認知到品牌的重要性,「這是個品牌時代」。

劉憶如說,2008年金融海嘯讓亞洲學到一個教訓,就是要建立自己的品牌,但要打造一個國際化品牌,卻是長期的目標,可能要花30年或50年的時間,且即使大陸市場夠大,但僅靠一個大陸還不夠,品牌要走向國際化,因為這是一個高度國際化的時代。

她說,2008年過後,亞洲國家都強調擴大消費,帶動經濟增長,大陸十二五規畫及台灣黃金十年,都強調消費的重要性。但消費者出門前,心中早有要購買的品牌,例如買漢堡,就會想到麥當勞,買炸雞就會想到肯德基,買仙貝,就會想到旺旺,想看兩岸訊息,《旺報》就是首選,這就是品牌的重要性,特別是在全球陷入二次衰退,建立品牌更顯得迫切性。

她說,金融海嘯後,進入風險時代。消費者購物開始有風險意識,為規避風險,消費者會選擇自己知道、信任的品牌,但品牌不是立即可建立,因此,大陸這幾年掀起收購海外品牌。但品牌不是買了就沒事,品牌要名符其實,品質和成本的維護管理相當重要,這是一門學問,否則一旦遭消費者打上問號,品牌就不存在。這也是兩岸要合作打造華人品牌時,彼此要共同認識的課題。

出口、內需雙引擎

另外,面對歐美債務危機可能引發的全球二次衰退,她認為,亞洲另一個要認知的課題,就是亞洲應擴大內需,促進區域內貿易,尋求亞洲經濟自成一格,揚棄過去只靠出口,改為追求出口與內需雙引擎成長的經濟增長模式,才能終結被歐美倒帳的宿命。

她說,2008年金融海嘯時,亞股也跟著大跌,對當時許多亞洲人來說,這些公司如「雷曼兄弟」干他們何事?他們更不知道是什麼公司。

但這場風暴充分暴露亞洲國家辛苦打拚壓低成本,賣東西給歐美國家,再把努力賺的錢買美債,借錢給這些歐美國家消費,歐美沒錢了,就再借,結果導致歐美債台高築,最後亞洲國家被倒帳,這種情形,說難聽是恐怖平衡,說好聽是生命共同體。

她認為,從這次美債信評遭調降的風暴看來,歐美經濟相當不妙,因為振興景氣措施不外是擴大財政政策及貨幣政策,但美國已債台高築,且基礎建設完善,財政政策效果有限,若再舉債,政府現金流可能出問題,至於Fed能採行的貨幣政策,由於美利率低至接近零,已到了「無招可用」,前景堪慮。

反觀亞洲地區,她認為,這幾年亞洲經濟崛起,消費及經濟增長遠超過其它地區,而亞洲地區國家加上新興經濟體占全球GDP比是40%,但在未來10年可望上升至50%。

也因此,面對這次風暴,亞洲要做的就是擴大消費,不再競賽出口、競眨匯率,採取出口與消費雙引擎經濟增長模式,並致力促進區域內公平貿易,讓亞洲經濟自成一區,才不會被歐美經濟拖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radenew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