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記者韓化宇/綜合報導】

雖然大陸第2季經濟成長率高達9.5%,稍微舒緩外界對大陸經濟「硬著陸」的擔憂。不過,《華爾街日報》報導指出,不管總體經濟表現如何,大陸企業經營環境挑戰更嚴峻,變數更多,業績將出現「分化」現象,法人投資策略也轉趨謹慎。

報導特別點出,大陸半年報獲利可能達不到預期的領域包括鋼鐵、工業、市政、交通、汽車、化學和五金;金屬、礦業和建築獲利則可能超預期。

報告解釋說,上述「分化」中,看好獲益於大宗外資和建築業繁榮、能夠將漲價因素傳導出去的領域,像是在大陸政府推進保障房建設之際,水泥公司便成為受推薦的股票之一。

獲利可能不如預期的領域,就是需要傳導或吸收漲價等因素。

高盛強調,在大陸公司半年報公布期間,為避開公司獲利不如預期的衝擊,建議在當前環境中堅守「大盤股」,也就是大陸大型國有企業,因為它們受信貸緊縮影響的可能性更小,像是大陸中國人壽和中國移動。外界解讀這代表法人轉為「防禦型」投資策略。

又例如經濟前景難料,外銀行和基金削減其持有的大陸銀行股份,表明面對並不確定的獲利前景,海外投資者採取預防措施,先行賣出持有股份。

報告稱,有些基金擔心直接投資大陸企業,恐面臨較高風險,因此轉而投資具有濃厚「中國色彩」的跨國公司,例如台灣的「中國概念股」。

分析師認為,即將來臨的半年報公布期,應留意的主要問題是公司業績出現分化。這和常見的業績好壞有些不同,也意味著今年獲利數據可能更加難以預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radenew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