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盧永山/綜合報導〕今年一月有不少美國投資人認為,三股長期趨勢將在今年持續下去:美元持續貶值、商品價格持續上漲、外國股市表現將優於美股。但前兩項預測從五月以來已經破功,因美元兌歐元升值五%,商品價格也大跌逾十九%;一些市場策略師表示,這個發展可能降低投資外國股市的魅力,使得第三項預測破功的機率也大增。

今年以來,美國以外已開發國家股市上漲三%,為史坦普五○○指數的一半不到。新興市場表現不佳,今年以來印度股市大跌十.六%,巴西股市下跌九.七%,中國股市則原地打轉。

市場策略師表示,美股表現優於新興市場,可歸納出幾項原因。首先,中國持續為經濟降溫,避免資產泡沫。此外,巴西和印度等多個新興國家央行開始升息,以抑制通膨。這些動作導致近來商品價格大幅拉回,原油價格從三週前高點回檔幅度高達十三%。

標準普爾國際股市策略師楊格表示,儘管商品價格下滑有助於降低通膨,但通常也會促使投資人出脫商品相關個股。

國際股市與商品市場的連動關係大於美股,能源和原物料股占史坦普五○○指數的比重達十六%,卻占新興市場股市的二十七%。

楊格指出:「長期以來這對新興市場是利多,但隨著商品價格波動加劇,這可能導致新興市場股市下挫。」

Janney Montgomery Scott投資公司投資策略長魯斯奇尼表示,俄羅斯和巴西等商品生產國的企業可能陷入困境,不僅因為原物料價格充滿不確定性,也因為他們的成長與中國需求掛勾。魯斯奇尼說:「如果中國打噴嚏,新興國家就會感冒。」

但並非所有分析師都看壞新興市場。威爾斯資本管理公司投資策略長鮑森表示:「去年秋季新興國家央行陸續升息以來,股市的表現就比美股差,但我想他們就只是升息而已,新興市場的其他風險已經反映在股市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radenew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