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鄭心芸/台北報導】

商品價格回溫,通膨疑慮再起,上週外資幾乎全面撤出新興市場,全球新興市場基金遭小幅調節4.8億美元,終結連續四週淨流入。唯亞洲(不含日本基金)獨獲青睞,小幅淨流入1.11億美元,連續四週獲資金追捧。

摩根富林明JF亞洲基金經理人李忠翰指出,從歷史經驗來看,MSCI亞洲(不含日本)指數自2004至2007年的景氣擴張年間,第三季與下半年平均上漲11.4%與21%,大幅優於上半年僅4%的漲幅。而上半年指數呈現區間整理格局,除了消化去年下半年的亮麗波段漲幅之外,並等待企業獲利能見度更為明朗,因此第三季往往是指數轉折的重要時機。

李忠翰認為,目前市場普遍預期亞洲不含日本下半年通膨可望改善,加上股市本益比仍然有回升空間,伴隨國際買盤持續進駐,外資連續四周加碼亞洲不含日本達27億美元,一掃上半年資金大舉出走的陰霾,可望帶動亞股多頭氣勢。

保德信投信國際投資組主管黃榮安則表示,回顧在2004、2010年景氣復甦年份裡,上半年新興亞股的表現多較歐美成熟國家疲弱,但下半年往往能展開新一波攻擊走勢(資料來源:MSCI,Credit Suisse,2011/5),預期今年新興亞股複製此模式機率甚高,因此,成為近期少數擄獲市場目光的新興市場。其中,韓國受惠於日本因地震所釋出的汽車、電子產業等轉單商機,成為備受外資青睞的市場;中國則在緊縮效果發酵、原物料價格回落下,其物價壓力有望在第三季見頂後開始舒緩,使得股市大舉反彈的可能性大增,進而吸引投資人提早進場卡位。

此外,保德信大中華基金經理人楊佳升表示,中國國債收益率自2010年第四季起逐步走高,顯示資金有趨緊現象,M2年增率4月以來均在官方目標值16%以下(資料來源:Bloomberg,2011/7/25),預期未來再緊縮空間有限,使得市場對中國經濟硬著陸的擔憂大幅降低,關注焦點開始回歸經濟基本面,資金也出現回流跡象,將有利於下半年陸股的漲升氣勢,並帶動大中華股市整體表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radenew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