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卓庭筠台北報導】塑化劑風波在台灣已逐漸平息,然而在大陸地區卻有逾6成民眾因此對MIT食品沒信心,更有4成民眾對台灣其他產品的信心低落。食品藥物管理局對此提出包含「容器管理」、「製程改善」等「八大措施」,期望藉由改善政府制度以及食品業者的自我監督,達到「重建MIT形象」之效。
今天上午,由立委周守訓帶頭,針對「重建MIT之光」舉行座談會,並邀請產、官、學各界參與討論。台灣公關業經營人協會理事長吳春城說,塑化劑風波就像是食品業的921地震,經過三個月,台灣民眾對食品安全的恐慌已逐漸平息,然而包括大陸及香港等地,受損的MIT形象仍深植人心。
為了解塑化劑事件對MIT品牌的影響,台灣公關業經營人協會於今年7月中至8月初,對大陸地區曾使用MIT產品經驗,對將近500位民眾進行民調,發現有9成受訪民眾知道塑化劑事件,逾6成民眾因塑化風波而對台灣食品沒信心,另也有4成民眾也對台灣其他產品的信心低落。
如何重建MIT品牌形象?先勢集團執行長楊忠翰與多位公關業者對政府及食品業者提出幾點訴求。多數公關業者希望政府能「對食品類產品進行總體檢」、「整合現有優良食品標章或認證」、「成立食品安全檢舉獎金及專線」等,他們也希望食品企業能成立「自律聯盟」及「食品安全保險基金」,以重建消費者信心。
食品藥物管理局局長康照洲強調,重建MIT形象之路不只需要政府單方面的政策,也希望民眾一起努力。食品藥物管理局提出「源頭管理」、「強制登錄」、「風險偵測」、「容器管理」、「製程改善」、「稽查取締」、「持續關懷」、「後續追蹤」等八大措施,以及「整合中央及地方,建構全方位管理系統」等五大目標,希望食品業者能積極配合。
- Aug 11 Thu 2011 19:20
塑化劑之後 MIT品牌要重建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